教师培养教师才能解决乡村教师培养问题
作者:最新更新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3-04-20 02:16 点击量:
《鄉土我國》《平凡的世界》《千年一嘆》《簡·愛》《窗邊的小豆豆》《三體》《沙丘》《偷影子的人》《東方快車謀殺案》......4月1日,在雲南昭通市鎮雄縣以勒中學舉辦的讀書共享會上,來自昆明市第十中學的學生代表和以勒中學的部分初高中學生們,爭先恐後地共享了自己喜愛的圖書,講述了自己與書的故事。氣氛火熱的現場,感染了每一個人。

「這是孩子們一次心靈與心靈的溝通,思維與思維的碰撞。讀書共享會讓我們感觸到城鄉中學生相同的芳華力量和對未來相同的等待。」昆明市第十中學黨委書記姜蘋說。

送到以勒中學的7010冊圖書,悉數由昆明十中初一到高三同學捐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張文淩/攝用方針保證「組團式」幫扶的可持續性4月1日是周六。昆明十中18名師生使用周末從500多公裏外的昆明來到鎮雄,是為了一個許諾——「組團式」教育幫扶。
為了破解縣域教育的生源之困、師資之困、條件之困、質量之困,加快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高村莊復興要點幫扶縣中學教育教育質量和育人水平,2022年,中央組織部、教育部等八部委聯合發動國家村莊復興要點幫扶縣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作業後,雲南舉動了起來,2022年8月,從全省優質高中裏遴選出的第一批367名教師,與來自上海的100多名教師,一同奔赴雲南27個國家級和30個省級村莊復興要點幫扶縣中學,開端了「組團式」教育幫扶。
雲南省教育廳的一位相關負責人介紹,與以往的支教不同,「組團式」幫扶的要點是「團」字:全面提高受幫扶校園的辦學規劃、育人理念、準則、校園文化以及教師專業發展、講堂教育改善、校本課程開發等,經過智力、人才和機製幫扶,破解「縣中窘境」。
為保證「組團式」幫扶的持續性,雲南樹立了教師「省管校用」對口幫扶機製,在省級事業編製總量內統籌500名事業編製,專門用於支持幫扶校園展開對口幫扶作業,彌補幫扶校園教育、管理所需的人員。這一「省管編製、校用人才」的措施,實行總量操控、動態調整,不占用幫扶校園原有編製,解除了幫扶校園後顧之慮;幫扶作業結束後回收編製,以確保幫扶長期可持續作業。
一起,對幫扶教師參加職稱評審等給予方針傾斜,如服務期內的教案、教育成果等可替代論文;省級財務給予每人每年4萬元補助;服務期滿後,享用省委聯絡專家休假、體檢、國情調研、教育訓練 4 項服務待遇等。
此外,為保證受幫扶校園教師到幫扶校園跟崗研修,受幫扶校園的同級財務,參照省委組織部人才對口培育每人每年5 萬元的標準,用於跟崗研修教師相關費用的支出。
工業規劃發展給城鎮中學教育帶來機會2022年8月,具有百年辦學歷史的昆明市第十中學派出的6名教師,與上海市松江區第四中學的4名教師,來到鎮雄縣以勒中學進行幫扶。
成立於1988年的以勒中學,是鎮雄縣辦學規模最大的城鎮徹底中學,近年來,生源的增加造成了師資的緊缺,教師作業量繁重。不少教師的教育思維理念還停留在傳統教育形式,講堂教育方法以簡略傳授為主。特別是普通高中施行新課程新教材以來,使原本基礎條件就單薄的校園面臨著新的嚴峻挑戰。
但以勒新的工業規劃發展,也給教育帶來了機會。
以勒地處雲貴川三省結合部,兩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成貴高鐵、隆黃鐵路在此建站。良好的區位優勢使它進入雲南省特色小鎮建造,以勒陸港新城正在成為鎮雄縣的副中心城市,「與以勒陸港新城相匹配的教育手刺」也列為鎮雄縣的發展規劃。
自「組團式」幫扶作業展開以來,昭通市委、市政府,鎮雄縣委、縣政府等相關部分屢次到以勒中學調研校園存在問題和困難並現場作業。2022年,鎮雄縣撥付700萬元改建校園籃球場、排球場以及其他緊缺的教育教育設施;縣教體局正在為校園配備250多臺教育多媒體設備和電腦,以進步校園現代化教育水平緩講堂教育功率。
在以勒鎮,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看到,工業園區正在如火如荼地建造,大車駛過,塵土飛揚。在金鐘山麓下,葡萄泉邊的以勒中學初中部和背靠青杠林、依山而建的高中部,是以勒老集鎮最醒目的地標建築。校園內花草樹木生氣勃勃,一些校園設施正在趕緊施工中。
鎮雄縣地處烏蒙山內地,來到以勒中學後,幫扶教師對這一高寒山區最大的感觸是「冷」。
「這兒很難見到太陽,空氣濕度很大,冬天氣溫很低。」昆明十中的地理教師杜永春說。
雖然天氣冷,但人情卻暖。
幫扶教師的到來成為以勒的一個大新聞,當在街上或村裏見到幫扶教師時,當地老百姓會自動打招呼:「你們是昆明來的教師嗎?到我家去耍嘛。」有時,他們還會給教師們送來蔬菜和水果。
「雖然很想家,但不忍心請假,怕耽誤了孩子們。」杜永春說,「同學們很明理,當你病了,他們會把藥放你桌上;當你累了,他們會說,教師,坐下休息一會兒。」
幫扶團隊仔細研磨教材教法。昆明十中供圖昆明十中高三數學教師段培吉擔任了以勒中學的教育副校長,一起也擔任高三畢業班的教育任務。一個學期裏,他聽完了高三11位數學教師的課,協助處理他們教育設計上的不足、講堂功率不高、課後作業設置不科學等問題;他帶領高三數學教研組團體備課和備考溫習,構成較好的導學案。
和段培吉相同,一切幫扶教師擔任了各科教研組長,他們仔細研磨教材教法,探求新型的講堂教育形式,開設示範課,協助校園樹立了聽評課、團體備課、出卷考試等準則;與以勒中學的教師師徒結對,協助青年教師生長。在幫扶團隊的一起努力下,以勒中學本年高三畢業班的溫習迎考教育進入了體系、有效的軌跡。
在上海松江區援滇資金的支持下,校園改建了廁所和宿舍洗浴房,處理了師生上廁所難和洗澡難的問題;4月4日,120名初高中學生取得「雲間助學」的獎學金,這是上海松江區機關黨工委為資助家庭困難學生而樹立的獎學金。
在以勒中學許多教師看來,「2022年,是以勒中學大轉折的一年」。
協助以勒中學樹立圖書室,是昆明十中幫扶的內容之一。
為了4月1日這次讀書共享會,昆明十中做了充足的準備。
此次送到以勒中學的7010冊圖書,悉數由昆明十中初一到高三同學捐獻,同學們還在扉頁上寫上了推薦語、祝福語。他們說,「我們盼望以勒中學的同學讀完這些書後,也在書中寫下體會,即使我們未曾見面,我們也能在同一本書裏得到心靈的溝通」。
因為大部分同學不能到現場參加活動,昆明十中專門錄製了視頻,讓更多的同學經過視頻共享閱讀體驗。視頻在現場播放,反響火熱。
以勒中學對此次活動也十分重視。該校有藏書22萬余冊,圖書室3間。雖然校舍極度不足,校園仍然在教育樓有限的空間裏,建成了兩個開放式書吧。
「未來幾年,昆明十中將為以勒中學的每個年級建一個讀書角。」姜蘋說,這既是協助以勒中學豐厚校園文化,也是對教育部、中央宣傳部等八部分不久前發動的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舉動中,倡導向村莊復興要點幫扶縣校園捐獻圖書的呼應。
讀書共享會上,以勒中學高三學生楊敏的體現令人印象深化。楊敏是校園「葡泉之聲」播音社團的成員之一,在社團裏,她的普通話和播音主持技術得到很大提高,使她本年的藝考成績優秀。
以勒中學作業室主任劉福國介紹,社團是進步學生教育素養的第二講堂,但因為教育任務繁重,除播音社團外,校園很多社團都沒有樹立起來。這引起了幫扶教師的關註,本年2月,校園成立「葡泉」文學社,上海松江區第四中學的幫扶教師周民軍擔任輔導教師。50余名高一學生報名參加社團。他們在社團裏閱讀溝通,賞析電影、朗誦詩文、評選佳作,「充沛體驗到文藝日子的魅力。」一位同學說。
在4月1日的讀書共享會上,以勒中學的同學們爭相舉手接過話筒共享自己的讀書心得。「他們的體現出色,讓人冷艷。」姜蘋說。
此次讀書會,以勒中學的教師也深感觸益,「好像上了一次語文示範課」。
讀書共享會由昆明十中黨委副書記、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王傑波主持。他睿智的主持風格,調動了一切同學的積極性;他滿懷激情帶領同學們一起誦讀《將進酒》,掀起了共享會的高潮。
此行與昆明十中學生代表一同來到以勒中學的,還有昆明十中初高中相關學科的教研組長,其間,校長、正高級教師謝曉玲、正高級教師周永珍、吳春華,都分別是省級、市級名師作業室主持人。從昆明到鎮雄的3個多小時高鐵旅程,教師們一直在隨身帶的筆記本電腦上完善課件,午餐就吃一個面包。抵達以勒中學後,他們沒有休息,當即分別到相關教研組展開教育確診,進行示範課、中高考備考講座、備考溝通等。
「城鎮校園的教師很少有機會外出訓練,也很難聽到名師的講座。」劉福國說:「昆明十中送教上門,讓我們的教師在本校就能得到名師的輔導。」
自幫扶作業展開以來,以勒中學已有30多名教師到昆明十中跟崗研修。十中先進的教育手段、靈活豐厚的教育方法、謹慎的校園管理,讓以勒中學的教師們獲益匪淺。
姜蘋介紹,跟著幫扶作業的深化,兩校將展開校際學科聯合備課,樹立兩校教育教育溝通長效機製;一起,供給優質開放式網絡教育資源,共建資源庫,共享網絡教研作業,進行線上教育觀摩和評課議課,做到資源共享。
「復興村莊教育,教師是要害。」姜蘋說,「讓教師培育教師,才能處理村莊教師的培育問題,才能為縣鄉中學建造一支留得住、教得好、帶不走的村莊教師骨幹隊伍。」
下一篇:没有了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